大清朝不平等条约第一章 清廷 于沙俄的《尼布楚条约》在线免费阅读
1658年(顺治十五年),叶尼塞斯克的总督帕休可夫
到达黑龙江的支流石勒喀河,筑尼布楚(尼尔臣斯克)城。
1666年(康熙五年),一名流亡的波兰人启尔哥布斯基修筑了阿尔巴津(雅克萨)要塞,
他在1669年(康熙八年)获沙皇委命为总管,此后沙俄进一步向中国东北地区深入。
而平定三藩之乱后,康熙帝亦留心东北形势,与臣子商讨攻取雅克萨这一战略要地以及经营东北的方略。
1685年(康熙二十四年),清康熙帝派将军朋春起兵三千人直抵雅克萨,
6月23日(五月二十二日)致书俄军劝退,被拒。
清军经过部署,于6月26日(五月二十五日)攻入雅克萨,俄军头目阿列克谢·托尔布津投降。
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。
中俄雅克萨之战
1686年(康熙二十五年),萨布素、郎谈、班达尔善、马喇等人率兵2400人再攻雅克萨并围城。
经过几个月的战斗,托尔布津被击毙,俄军伤亡惨重,雅克萨城指日可下。
这就迫使沙皇政府“乞撤雅克萨之围”,康熙帝传令前线萨布素等撤围雅克萨之兵,任城内俄军出入。
该战为《尼布楚条约》的谈判和签订创造了条件。
清国大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兼议政大臣索额图,
内大臣一等公都统舅舅——佟国纲,
都统——郎谈,
都统——班达尔善,
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——萨布素,
护军统领——玛喇,
理藩院侍郎——温达;
俄国统治大俄、
小俄、
白俄暨东、西、北
各方疆土世袭独裁天佑君主约翰·阿列克歇,
耶维赤及彼得·阿列克歇耶维赤
钦差 勃良斯克
总督御前大臣费岳多·鄂斯塔斐
耶维赤·乌拉索夫,
总主教谢门·克尔尼次克,
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,两国使臣会于尼布楚城附近,
为约束两国猎者越境纵猎、互杀、劫夺滋生事端,
并明定中俄两国边界,以期永久和好起见,特定条款如左:
一、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,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。
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外兴安岭,此岭直达于海,亦为两国之界:
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,应归清国管辖;
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,应归俄国管辖。
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划,今尚未决,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,详细查明之后,或遣专使,或用文牍,始能定之。
又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界:
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,
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。
凡在额尔古纳河南岸之墨勒克河口诸房舍,应悉迁移于北岸。
二、俄人在雅克萨所建城障,应即尽行除毁。
俄民之居此者,应悉带其物用,尽数迁入俄境。
两国猎户人等,不论因何事故,不得擅越已定边界。
若有一、二下贱之人,或因捕猎,或因盗窃,擅自越界者,立即械系,遣送各该国境内官吏,审知案情,当即依法处罚。
若十数人越境相聚,或持械捕猎,或杀人劫略,并须报闻两国皇帝,依罪处以死刑。既不以少数人民犯禁而备战,更不以是而至流血。
三、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,永作罢论。
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,嗣后有逃亡者,各不收纳,并应械系遣还。
四、现在俄民之在中国或华民之在俄国者,悉听如旧。
五、自和约已定之日起,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,俱得过界来往,并许其贸易互市。
六、和好已定,两国永敦睦谊,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,倘各严守约章,争端无自而起。
两国钦使各将缮定约文签押盖章,并各存正副二本。
此约将以华、俄、拉丁诸文刊之于石,而置于两国边界,以作永久界碑。
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
小说《大清朝不平等条约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、
微信阅读